佛坪縣把信訪工作作為檢驗作風能力的“試金石”,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強化源頭排查、接訪接辦、治重化積,變“急難愁盼”為群眾的“滿意清單”。2019年以來,該縣先后榮膺“國家信訪三無縣”“陜西省平安銀鼎”、漢中市首批“無欠薪縣”等殊榮。
多元排查,強化源頭維穩
該縣堅持法制宣傳和走訪回訪、多元排查常態化,變上訪為下訪,把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化解在基層,該縣陳家壩鎮村民羅某就是受益者之一。
羅某的前夫生活在鎮巴縣,前夫去世后,女兒由前夫的大哥撫養。2021年年底,得知女兒小學未畢業就輟學務農,羅某焦慮萬分,恰逢黨員干部又到她家走訪,她就坦言相告。
黨員干部立即向縣司法部門反饋羅某的困難,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委派專人全程幫辦代辦,四次陪同她前往鎮巴縣,與當地司法部門協作,終于幫助羅某獲得了女兒的撫養權,女兒如愿回到她的身邊,安心生活、上學至今。
該縣創新實施“一圖五表”“連心卡”等制度,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等活動,縣級領導聯鎮、部門包抓、干部包扶,落實城鄉居民、干部職工家庭、重點項目、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四訪”流程圖、“五個”一覽表走訪責任,實現常態化走訪排查“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為信訪維穩打好了“前站”。
有訴必辦,嚴格首接首辦
該縣對發現的問題和訴求,分為小事、難事、急事,實行“白黃紅”三色研判交辦;對初信初訪,壓實首接首辦、接訴即辦責任,并在政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全程幫辦代辦;對重點矛盾糾紛,實行黨建引領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接訪下訪等機制,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快接快處,讓群眾訴求有門、止爭有路。
同時,結合“12345”熱線、“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平臺等,實時監測、收集反饋、網上接辦,用“指尖信訪”再提為民解難“加速度”。今年以來,全縣排查矛盾糾紛199件,接辦率、化解率均達100%,網上登記受理信訪19件,也全部予以受理和答復。
治重化積,事心雙解暖心
“我們建立‘一對一’包案責任制和動態臺賬,領導干部包案常態化,縣級領導帶頭包抓‘骨頭案’‘釘子案’,坐班接訪、包案約訪、帶案下訪,隨接隨辦、一盯到底!”談起如何治理重復訪、信訪積案,該縣信訪局局長劉勇娓娓道來。
劉勇介紹說,對農業農村、移民安置、勞務糾紛、教育醫療、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的信訪突出問題,全縣上下聯動、條塊結合、責任捆綁、實施項目等推動批量解決;對信訪積案、重復訪,縣級領導牽頭推進、精準研判、“合圍”解決。在調處矛盾糾紛中,該縣法理情并用“攻堅攻心”,還堅持現場核查、回訪評估、鞏固服務,防止問題反彈、重復上訪。
2021年4月,該縣大河壩鎮村民尚某在工地務工時,受傷嚴重住院醫治,與施工方發生糾紛。大河壩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調解,并注重當事人困難及維護弱者情理兼容,尚某獲得醫藥費、誤工費等賠償14萬元,一次性“事心雙解”。
2020年以來,中省市交辦該縣的7次重復信訪、信訪積案均全部化解,“國家級信訪三無縣”、全市信訪工作考核優秀等次、漢中市首批“無欠薪縣”等殊榮,見證著該縣信訪工作的“速度”和溫度,也匯聚群眾的“幸福賬單”。
今年以來,在“項目建設推進年、營商環境優化年、作風效能提升年”活動中,全縣梳理了黃家灣群眾群訪申請自建宅基地等11個突出信訪訴求,縣級領導“一對一”包案,實地了解、傾聽訴求、找準癥結,解決問題、幫扶救助、思想疏導等一體推進,均得到有效化解。全縣無進京非正常上訪、無因信訪問題引發的極端惡性事件和輿論負面炒作,高標準推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