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積極搭建三級聯動群測群防責任網格,落實防震減災助理員18名、聯絡員213名,形成18個鎮(街)全覆蓋的地震宏觀異常上報、災情速報工作體系;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專家、設備操作技術人員、物資、車輛“五本臺賬”,壓實發生地震后“救什么、怎么救、誰來救”的責任鏈條;健全完善川陜甘毗鄰地區聯動協同合作機制,與青川縣簽訂了震情跟蹤、應急聯動合作協議,共同探索防震減災工作新路徑、新模式。
該縣堅持專人負責、定期巡查,強化對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的維護管理,加強重點建筑工程項目地震安全性評價,切實提高工程設施抗震設防水平;制定出臺《震情跟蹤工作和應急準備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縣鎮村三級應急物資儲備庫240個,儲備34類應急物資約50.3萬件,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在災害綜合防治、重大規劃編制、重大工程布局、重大活動保障等工作中,積極推進地震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更好地從源頭管控風險,提高防范、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該縣加強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的規范化管理,經常性開展實戰訓練和綜合演練,先后組織各類專業應急救援演練60余場次;利用“三網一員+基層網格”模式,將防震減災排查、預測、災情速報等工作納入網格管理體系,打通縣鎮村三級災情收集、報送與震情發布渠道,實現基層防震減災“多員合一”;利用“線上+線下”“小手拉大手”多途徑、全方位普及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地震科普知識,實現全民參與、科學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