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記者從我市“2023年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目前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5個,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數量居全省第一。
水環境質量狀況優良
河流和湖庫水環境。全市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優良水體占比100%。61個國、省和市控斷面中,Ⅰ類水質斷面占比9.8%,Ⅱ類水質斷面占比90.2%,同比無明顯變化。石門水庫、南湖、紅寺湖水質全部為優良,同比無明顯變化。
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6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所測項目達標率100%,9個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所測項目達標率100%。
農田灌溉水。4個灌溉規模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共8個監測斷面,所測項目達標率100%。
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上升
空氣質量。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6,同比上升6.6%。各縣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12—3.90之間,同比,佛坪縣持平,其余縣區上升;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五項污染物平均濃度符合標準;經開區和南鄭區細顆粒物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其余縣區符合標準。
降塵。市中心城區、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略陽縣、鎮巴縣自然降塵量2.34—4.28噸/平方公里·月,平均3.28噸/平方公里·月,均符合省控標準。
酸雨。市中心城區和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略陽縣共采集有效降水樣品384份,未檢出酸雨。
土壤環境質量良好
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2%以上。按照生態環境部相關要求,對全市75個土壤基礎點開展了例行監測,全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環境總體保持穩定。
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功能區聲環境。各類功能區晝、夜達標率分別為99.2%、96.1%,晝間達標率同比持平,夜間達標率同比下降0.8%。
區域聲環境。洋縣和留壩縣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洋縣、留壩縣和佛坪縣夜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
道路交通聲環境。市中心城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和佛坪縣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市中心城區、洋縣、西鄉縣、寧強縣、鎮巴縣、留壩縣和佛坪縣夜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
輻射環境質量正常
全市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11個縣區環境電磁輻射國控監測點的電磁輻射水平、監測的廣播電視發射設施、輸變電設施、移動通信基站周圍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處的電磁輻射水平總體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農村環境質量穩定達標
全市村莊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3.3%,農村縣域地表水斷面年度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