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穿行在西鄉縣的田間地頭,一座座標準化設施大棚星羅棋布,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菌香;智慧化的車間里,菌棒在流水線上滾動;研究所內,專家正培育優質菌種……一幕幕場景描繪出當地食用菌及相關產業鏈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
近年來,該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推動食用菌、天麻菌種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集“菌棒生產—標準化種植—烘干儲藏—精深加工—多元化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成功將“小菌種”培育成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增長、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大產業”。
科技助力提升生產效能。依托該縣食用菌研究所及市級專家工作站,西鄉縣在菌種馴化和生產環節實現關鍵突破。全縣建成標準化菌種生產廠8家,年產黑木耳、香菇各類菌種共計5000萬袋,其中天麻“兩菌”的“機械化拌料—智能化裝瓶—自動滅菌—流水線接種”工廠化工藝成熟推廣,顯著提升了產能與品質。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深度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和工作站;陜西金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擁有7項相關專利,其耐高溫香菇“金西一號”、金耳液體菌種及袋料栽培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開發出凍干香菇、即食醬料等高附加值產品,產業鏈不斷延伸。
品牌打造拓展產業價值。該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成功培育“春森”“姚氏”“億科”等全國知名品牌。其天麻“兩菌”獲評中國菌物學會“推薦產品”;“春森菌種”“金西牌赤松茸”“金西牌有機香菇”斬獲楊凌農高會“后稷獎”;“西鄉金耳”“西鄉大球蓋菇”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縣天麻“兩菌”年產萌發菌1000多萬袋、蜜環菌2000多萬瓶,母種、原種供應全國2000余家菌種廠,市場占有率超30%,覆蓋鄂、皖、滇等10余省220余縣,并遠銷東南亞地區,成為極具行業影響力的特色優勢品牌。
聯農帶農共享發展紅利。推行“企業集中制袋、農戶分散種植、合作社專業營銷”模式,有效破解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研發中心及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從菌種、制袋到種植的全流程技術服務,“黨組織+村集體+公司+農戶”等聯結機制持續優化,穩固了利益共享格局。農戶可選擇自主種植、入園務工、供應櫟樹葉原料等多種方式靈活參與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回購+合作社營銷”機制有力保障了產品銷路穩定。產業累計帶動6245戶、2.3萬人就業增收,年人均增收8750元。
從分散種植到集群成鏈、從初加工到精深加工與品牌塑造的跨越式發展,食用菌產業持續為西鄉縣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內生動力,“小菌種”已成為撬動縣域經濟、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支點。目前,全縣共有相關企業150余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從業人員超5000人,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干品1.2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超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