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強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立足打好“八場硬仗”,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為強化監測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該縣堅持“六種渠道、三化管理”監測機制和“鎮村吹哨、部門報到”快速預警響應機制,抓實抓細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堅決守牢防止返貧致貧底線。162家定點幫扶單位、124名第一書記、232名工作隊員、全體幫扶干部盡銳出戰,合力推進鞏固銜接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牢牢守住了返貧致貧底線。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扶持政策全面落實。
為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管理提質效,該縣建立了從資金“入口”到項目資產管護“出口”的全流程監管長效機制,對納入年度實施計劃的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臺賬化推進、制度化落實的“三化”管理。今年以來,已到位銜接資金13762萬元,已安排使用銜接資金12368萬元,其中中央銜接資金9108萬元,省級銜接資金1620萬元,下達項目90個,其中產業發展項目69個,財政投資8648萬元。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開工,項目資金支出進度達到76.26%。
為推進農業升級,顯著增加群眾收入,該縣堅持以實施中藥材延鏈補鏈、茶產業提質增效等“十大工程”為抓手,深入實施農業升級行動,大力發展“五個農業”,培育壯大中藥材、茶葉、食用菌三大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畜禽養殖、蔬菜、果業、烤煙、水產等地方特色產業,構建了以主導產業為引領、特色產業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今年全縣已新建中藥材基地7.2萬畝,其中天麻6萬畝,淫羊藿9000畝,銀杏、華細辛等3000畝,中藥材總面積25萬畝;全縣已生產代料食用菌8900萬袋;全縣生態茶園面積18.52萬畝,投產茶園14.2萬畝,上半年生產干毛茶9319噸。養殖業上,二季度末生豬存欄166808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4857頭,牛存欄25567頭,羊存欄18274只,家禽存欄58.4萬只;上半年全縣漁業養殖面積3511畝,水產品產量738噸。發展蔬菜2.99萬畝,產量4.097萬噸;烤煙種植168戶6550畝?!拔鍌€農業”方面,全縣認證綠色有機基地面積達到1.7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9家;取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7個,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個,寧強天麻、寧強香菇、寧強黑木耳、寧強縣淫羊藿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發展智能化種養基地17個,培育農文旅融合示范點14個,認定市級“五個農業”示范園區(企業、基地)12個。中藥材產值全省第一,食用菌規模全省第三,天麻首位產業發展模式成功入選“鄉村振興中國行”產業幫扶案例,獲得省發改委書面表揚,寧強榮獲“中國天麻之鄉”和“省級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25年全國鄉村振興道地藥材發展示范縣”“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域”“全國重點產茶縣域”“全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省級特色產業集群”等榮譽稱號。建成了陽平關天麻產業園“兩菌”生產基地、天麻國際交易中心、天麻新型高產菌包栽培基地、大安智慧農業產業園、玉皇觀茶旅融合示范園等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202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1億元,增長3.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4元,增長7.6%。
為加強鄉村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該縣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統攬,開展“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活動”,全域推進“千萬工程”,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全縣48個村實施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全縣戶用農村衛生廁所達到73723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6.5%;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污水有效治理率達到42%;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戶收集、村轉運、鎮處理”的垃圾處理統籌機制,全縣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的自然村組1673個,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達到100%,其中自然村有效治理率達到96.2%。已命名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5個,2024年創建的7個省級10個市級示范村正在驗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