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中,走進美麗洋縣,隨處可見國寶朱鹮與人類和諧相處的喜人畫面。近年來,該縣將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讓美麗的鹮鄉大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這里的環境很好,人與朱鹮和諧相處和諧共生。我們作為拍鳥人,很高興,也希望這樣的狀況繼續保持下去?!睂3虂硌罂h拍鳥的云南游客王仕說。
連日來,洋縣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觀鳥季。天南海北的游客紛紛奔赴朱鹮的棲息地,用鏡頭記錄下朱鹮靈動的身姿。
近年來,洋縣巧打朱鹮這張生態名片,厚植生態底色,大力發展有機產業,一條生態與產業互促互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正行穩致遠,美了家園富了百姓。
“來我們村觀朱鹮看鳥的人群逐年增加,每年有幾千甚至上萬人,客人不僅在我們村消費住宿,還購買我們的農副產品,這樣我們老百姓的收入也有所提高,老百姓因為保護朱鹮又吃上了生態飯。”洋縣紙坊街道辦草壩村村民華英說。
位于洋縣縣城以北3.5公里處的草壩村是鳥兒的樂園,被國家確定為朱鹮保護核心區。上世紀80年代,洋縣首次在這里發現了7只野生朱鹮。朱鹮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棲息地既要有樹木筑巢,有河湖覓食,還要有安靜的環境。為給朱鹮提供優良生存條件,草壩村摒棄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步轉變為綠色有機發展之路。在大家的共同保護下,朱鹮種群數量持續增長,成為了洋縣的生態名片,越來越多的游客也慕名而來。
“因為我們的藍莓都是經過有機認證的,對比市場上的藍莓,我們價格一斤要高個三四十塊錢,同時我們藍莓主要也銷往北上廣深的一線大城市?!毖罂h藍莓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秀華說。在洋州街道東聯村,一排排整齊的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大棚,果香四溢,工人們正忙著采摘、分揀、包裝,確保新鮮的藍莓第一時間運往市場。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有機藍莓300多畝,采摘期從每年的2月持續到7月,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該公司今年擴建40畝基質大棚,通過設施化、智能化技術運用,進一步提升產量與品質,畝均產值可達30萬元以上。
“地栽至少要在地里長三年才能掛果,我們基質栽培的話,今年栽明年就可以掛果了,見效會更快,我們給藍莓使用的水都是經過反滲透的純水,澆水施肥都是定時定量科學安排的。”李秀華說。
這種精細化的有機種植模式,不僅保證了藍莓的品質,也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公司已與國內大型商超及水果供應鏈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預計年銷售藍莓鮮果240余噸,園區綜合年產值達3000萬元。在洋縣有機工業園區的生產車間內,黑米被加工成各類特色食品。
在有機產業的推動下,洋縣先后榮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全國朱鹮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等多項榮譽。為了進一步提升洋縣有機產業的影響力,當地推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戰略,打造“朱鹮之原有機洋縣”等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縣認證有機產品15大類115種,面積達18.23萬畝,有機企業43戶,年總產值55億元。
“洋縣在有機產業發展中,著力推進三產深度融合。通過‘政府+龍頭’模式,打造全國有機食品工業集群;借助‘科技+標準’模式,建設國家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運用‘整合+融合’模式,構建有機品牌引領產業振興新格局;采取‘改革+創新’模式,實現群眾多途徑增收。有機種養與生態旅游的相融共生,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洋縣有機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武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