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墻畫真美!”近日,漫步在漢臺區老君鎮皇塘村,一幅幅生動傳神的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手繪墻畫映入眼簾,仿佛在講述著鄉村的嶄新故事。這些色彩斑斕的墻畫,不僅讓昔日斑駁的老墻煥然一新,更成為游客們爭相打卡的“網紅地”。“以前這墻上長滿了青苔,灰撲撲的,現在可不一樣了,五彩斑斕的彩繪讓人眼前一亮,每次路過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家住皇塘村村委會附近的李大爺笑著說道。
近年來,皇塘村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將人居環境提升與鄉風文明建設深度融合,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和村容美化工作,實現了村莊“顏值”與精神文明的“雙提升”?;侍链宓娜A麗蛻變,正是漢臺區加快推進“千萬工程”示范村建設、全力打造和美鄉村的生動縮影。
漢臺區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性任務,加強政策創設和機制創新,構建“1+4+N”推進機制,形成1個整體計劃、4項推進制度、27個成員部門協同聯動的強大合力,為創建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以前村里有些地方垃圾亂堆,溝渠里也有不少雜物,看著挺糟心的?,F在大家一起動手清理,環境變好了,住著也舒心多了!”在宗營鎮楊家山村的街道上,正在清理溝渠的村民張大姐一邊擦汗一邊笑著說道。連日來,漢臺區鄉村街道上,隨處可見黨員干部和村民群眾忙碌的身影。大家挽起衣袖,手持工具,對房前屋后的垃圾、雜物進行全面清理,勞動場面熱火朝天。
“這次環境整治不僅讓村子變得更干凈,還讓大家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村干部帶頭干,我們也不能落后,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村民張大爺對筆者說。
漢臺區對標“千萬工程”示范村建設標準,組織開展三輪“走一遍”,深入細致摸清“家底”,全面實行清單化管理、跟蹤銷號式落實。2024年新改廁647座,新增垃圾處置及分類收集設施106套(組),新增9個村污水納管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3%,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100%,9個示范村24個重點村“凈美庭院”創建率超過85%。該區以發展“五個農業”為路徑,因地制宜發展城郊高效農業,全區181個村(社)集體經濟收入均超15萬元,9個省級示范村和24個市級重點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30萬元。此外,對7條縣道、13條鄉道、606條村道開展2輪次大規模清理補植,完成147個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并建立“一約四會”和積分兌換制度,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