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心結需一方良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略陽縣堅持開門辦教育,各級黨員干部將群眾的“心頭疙瘩”“急難鎖扣”作為發力點,以“解扣工作法”為抓手,一體推進學查改,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一個背包,翻山越嶺解“心扣”
一大早,黑河鎮派出所民警吳釗就挎著民生警務包出現在該鎮五郎坪村陳家壩組,包里裝著相機、宣傳頁,隨時為村民送上所需服務。“別看陳家壩組不大,只有80來戶,但是走一圈下來也得大半天。”吳釗說,這條路,他走了13年。背著包走村入戶,也成了黑河派出所民警的標志。
今天他有一項特別的任務,給一位老人拍攝證件照。83歲的丁奶奶腿腳不便,身份證丟失后,到派出所換證成了她心里的疙瘩。了解情況后,吳釗立即背上相機趕到老人家里,還特地帶上白色布單,為丁奶奶拍照用。老人看到照片后,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事情辦完,也不能抬腿就走,得再坐會兒,聽聽周圍村民的煩心事,一個個“疙瘩”在面對面地溝通中化解,群眾的笑臉成了最好的答卷。
在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辦事“翻山越嶺跑斷腿”是群眾的痛點。黑河派出所立足地廣人稀的實際,規定每位民警每周至少兩天走村入戶,記錄民情日記,同時配備專用背包,提供戶籍辦證、安全宣傳等上門服務。針對偏遠山區群眾安全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推出“流動小課堂”,用群眾聽得懂的鄉音,向村民普及安全知識。
“大山里少有驚心動魄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服務鄉親的瑣事,但是只要是關系群眾的事情,都是我們的心頭大事,都要把它辦好。”吳釗說。日復一日的堅守,上萬條基礎數據的采集、近千條民意的整理,黑河派出所用腳步丈量出基層公安的敬業與溫度。
一鍵預約,專業護理解“急扣”
“一次性無菌導尿包、引流袋、手套……”略陽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師王甜再次核對護理包中所需物品一個不少。下班后,她要前往敬老院,為臥病在床的楊大爺更換尿管。
這套上門護理服務,正是略陽縣中醫醫院近期開通的“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在開展學習教育中,醫院調查發現行動不便患者的護理難是突出“扣子”,為此醫院推出該項服務。患者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略陽縣中醫醫院”,點擊“上門護理”,即可一鍵預約專業護理服務。目前,首批上線推出的耳穴療法、中醫刮痧、灌腸等8項服務涵蓋管路維護、中醫適宜技術等領域,后續將逐步推出糖尿病足護理、PICC等特色項目。
這“解扣子”般的便利,源于該院把群眾的急難愁盼當成改進服務的指南針。“對于很多行動不便的患者而言,出院并不代表治療結束,他們仍需護理服務,互聯網上門服務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王甜說,她們會根據預約時間到患者家中,對其進行病情評估、慢病護理,讓患者足不出戶享受和醫院一樣的治療。
全員發力,用心用情解開民生“連環扣”
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解決,一個個“心頭扣”的化解,正是該縣以“解扣工作法”貫穿始終,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落實的生動實踐。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縣堅持將群眾急難愁盼作為“扣子”來解,構建“頭雁引領+全域覆蓋+特色創新”學習體系的同時,更將“解扣”的觸角延伸至社會治理的深層。
縣委、縣政府緊扣群眾看病就醫、老年助餐、校園餐管理、殯葬改革等群眾關切事,將其視作需要系統化解的“連環扣”。縣委班子帶頭踐行“四下基層”,35名縣級領導領銜40個課題,深入基層調研近200次,現場解題114個,為精準“解扣”摸清實情、找準癥結。建立“重點民生事項清單”,鎖定10件民生實事,明確目標、壓實責任,確保“扣子”有人解、解到位。統籌15個部門48項專項救助資源,打破壁壘,形成合力,解開涉及多領域民生問題的“復雜扣”。取消全縣23家公立醫院門診預交金,建成15家老年人助餐點,制定嚴格的校園餐專賬管理和內部審計制度,每一項務實舉措,都直指一個具體的民生“鎖扣”。
從民警背包翻山越嶺解“心扣”,到護士一鍵上門解“急扣”,再到系統施策解好“連環扣”,略陽縣始終以群眾需求為“鎖眼”,用情用力打磨每一把“鑰匙”,以小切口、實舉措、準發力,將一個個“問題清單”變成“成效清單”,一幅幅民生愿景化為幸福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