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強縣積極探索就業創業服務新思路,打出就業服務“組合拳”,全力優化就業服務,促進供需匹配,全縣就業形勢持續向好,為縣域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截至9月底,全縣城鎮新增就業247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2803人次。
該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結合縣域實際進一步優化政策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激發企業穩崗擴崗和勞動者創業就業的積極性。精準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進一步簡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貸款發放效率,為創業者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今年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5筆9010萬元,實現創業帶動就業1500余人;搭建就業見習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發布就業見習公告和政策,提高政策知曉率。積極聯系縣域內各企事業單位,邀請其廣泛參與開發見習崗位,主動為有見習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失業青年牽線搭橋,提供“一對一”對接服務,增加青年人才的實踐機會,征集就業見習單位73家202個崗位,組織134名高校畢業生上崗見習,發放見習生活補貼117.82萬元、見習指導管理費1.83萬元。
為進一步強化技能培訓,該縣緊盯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愿,制定多元化培訓課程,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質量。積極與江蘇及縣內重點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培訓合格后積極推薦到相關企業就業,實現了培訓與就業的無縫對接。今年以來累計開展電工、焊工、電子商務師、修腳師、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縫紉、羌繡、手工編織等10余個工種的創業培訓60期,共培訓學員2313人(脫貧勞動力1510人),實施職業技能鑒定1138人,發放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補貼資金171萬元。同時,成功打造省級和市級勞務品牌各1個、縣級勞務品牌4個,帶動就業1.1萬余人。
為挖潛擴容增就業,該縣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通過多種方式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動態監測機制,定期收集企業用工信息,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企業和勞動者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招聘會23場次,其中線上招聘會1場,線下招聘會22場,提供就業崗位8788個,達成就業意向630人;鼓勵發展新就業形態。積極引導和支持勞動者從事快遞外賣、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等新就業形態,全縣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呈逐年增長態勢。全面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規范平臺企業用工行為,為新就業形態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今年以來,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新增安置就業困難人員614人,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
為優化服務提質效,該縣不斷優化就業服務,提高就業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勞動者和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進一步完善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就業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勞動者可以通過政府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隨時隨地查詢就業政策、招聘崗位、培訓信息等,方便快捷地獲取就業服務。目前,全縣打造1個“零工市場”及1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在全縣形成“鎮街就業服務平臺+零工市場+就業驛站”一體化的網狀服務布局,就業創業服務“30分鐘全覆蓋”,服務延伸至基層一線,讓廣大求職者在“家門口”就能找工作。今年以來,全縣“零工市場”和“就業驛站”加強就業信息服務,為120余個用工主體發布招聘崗位3700余次,推薦成功就業5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