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時節,行走在美麗的朱鹮之鄉,目之所及是連綿綠意,草木葳蕤、果實累累,別樣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洋縣建有朱鹮、長青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年來,該縣依托40多年朱鹮保護成果,堅定實施“綠色循環、生態宜居”發展戰略,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全面優化秦嶺生態環境,走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
該縣水資源豐富,為確保清水北上,全面落實林(山)長制、河湖長制,常態化整治秦巴“五亂”、河湖“四亂”問題。沿江重點鎮污水處理成效明顯,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縣域土壤環境良好,去年完成水土保持53萬畝,營造林3.4萬畝,全縣林地保有量382.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59%。
曾經,漢江河上偷采砂石、亂捕亂倒等行為使江水變色。如今,隨著環保整治力度不斷加大,亂象消失,江水清澈了,魚也多了,江邊經常能看到朱鹮覓食的身影。
村里村外,道路干凈整潔,綠樹紅花相映成趣。垃圾實現集中收集轉運,不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打造小花園,為庭院添了幾分雅致。“這里前面是水、后面是山,簡直就是個天然氧吧,我在這里租下一套房,每年都要來這里住上一段時間。吃的蔬菜是原生態、無公害的,在這里度假休閑心情舒暢,身心放松。”在該縣紙坊街道田嶺村租房居住的西安魏先生稱贊道。
面對嚴格的污染減排剛性指標,該縣以壯士斷臂的決心,堅持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對環境污染“零容忍”,強力推進揚塵管控、秸稈禁燒、機動車尾氣治理、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和餐飲油煙治理等重點工作,從嚴查處各種環境違法行為。2024年,全縣優良天數352天,空氣優良率達96.2%,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
隨著環境保護宣傳的持續深入,保護環境已成為群眾的行為自覺。過去一到冬春時節,干部要挨家挨戶宣傳禁燒政策。如今,群眾環保意識強了,主動將田坎地邊的雜草粉碎還田。“現在的環境太好了,到處綠樹成蔭,街道干凈整潔,每天還有灑水車,廣場、假山、噴泉、健身器材樣樣都有,樹蔭下一排排座椅供人們休息,可舒服了。”縣城居民高景林笑著說。
如今,洋縣城區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個個村莊如明珠鑲嵌在鹮鄉大地,構成動人的生態畫卷。群眾在優美環境中享受舒適與安逸,生態優勢正持續轉化為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