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扎實”:即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中提出,要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扎實加強文化建設、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五新”戰略:即陜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必須把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作為戰略任務,統籌施策、精準發力,走出一條貫徹中央要求、遵循客觀規律、具有陜西特色的發展之路”。
“三市”:即區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強市、陜西最美城市。
“四上企業”: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漢中三堰”:即山河堰、五門堰和楊填堰。
“兩不愁、三保障”: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簡稱“兩不愁、三保障”。
“八個一批”:即產業扶持脫貧一批、就業創業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危房改造脫貧一批、醫療救助脫貧一批、教育支持脫貧一批、兜底保障脫貧一批。
“三變”:即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三大幫扶體系”:即陜西省在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群團組織作用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高教系統和醫療衛生三大幫扶體系。
“五城聯創”:即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
“土十條”: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土壤污染調查、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加強污染源監管等十條措施,簡稱“土十條”。
“兩山論”:即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到的“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簡稱“兩山論”。
“地條鋼”:指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等熔化、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及以其為原料軋制的鋼材。
“三供一業”:即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及物業管理,統稱“三供一業”。
“四向融入”:即向西融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向東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向南融入長江經濟帶,向北融入京津冀經濟圈。
“雙高雙普”:指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學前教育。
“兩館一站”:即文化館、圖書館及鄉鎮文化站。
“五個一工程”:即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部好的電視劇(或電影)作品,一部好的圖書(限文藝類),一部好的理論文章(限社會科學方面),一部好電影。
“兩個責任”: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過程中,“黨委(黨組)負主體責任,紀委(紀檢組)負監督責任”。
“三項機制”:即鼓勵激勵機制、容錯糾錯機制、能上能下機制。
“兩代表一委員”:即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三大變革”:即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三個經濟”:即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在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講話中提出的“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三大項目支撐體系”:即全面推進“十大工程”建設,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追趕超越的全面性布局、骨干性項目支撐體系;傾力打造“一環、兩城、三園、四極”十大重大項目,使之成為實現追趕超越的戰略性布局、突破性項目支撐體系;分年度謀劃實施若干產業類、基礎設施類、環保類、文化事業類、民生類等大項目或實事好事,使之成為實現追趕超越的群體性布局、基礎性項目支撐體系。
“五位一體”: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三場攻堅戰”: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上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簡稱“三場攻堅戰”。
“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為“三品一標”。
“四好農村路”:即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3月4日提出的“要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一老家四基地”:即全球漢人老家、國際學生感知漢文化基地、國際自然旅游基地、絲路沿線國家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全國知名的養生養老基地。
“五個十大”:即十大道路工程、十大廣場綠地工程、十大建筑工程、十大生態修復工程、十大棚改項目。
“十大行動”:即簡化企業開辦和注銷程序行動、簡化施工許可證辦理程序行動、方便企業獲得水電氣暖行動、方便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行動、降低企業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行動、優化企業納稅服務行動、提升企業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行動、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行動、縣域營商環境監測評價行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專項督查行動。
“四環紅太陽”:即秦巴深山環線、淺山丘陵環線、沿江平川環線、高速繞城環線,以及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放射線公路網。秦巴深山環線指串聯秦嶺、巴山及市域10縣的礦產資源開發及旅游環線公路;淺山丘陵環線指沿漢中盆地淺山丘陵環線公路;平川沿江環線指以沿漢江公路為紐帶連接5縣區串珠式濱江城市群和城鎮帶環線公路;高速繞城環線指圍繞漢中中心城區,輻射周邊省市交通樞紐環線。
“水十條”:2015年4月2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等十條措施,簡稱“水十條”。
“三保三治”:即保發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隱患,保生態、治污染,簡稱“三保三治”。
“一個核心區三個增長極”:“一個核心區”即以漢臺城區和南鄭區漢江兩岸平川地區為核心,形成以科技創新、商貿服務、文化旅游、休閑養生等產業為主導的核心發展區,“三個增長極”即以勉縣、城固縣和洋縣縣城為中心形成的三個縣域經濟增長極。
“雙控”:即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
“三留守”:即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
“316工程”:即全省每3年1輪、每年督導評估近6000所學校和幼兒園。
“十個體系”:即全程化的制度管理體系、明細化的崗位職責體系、優質化的安全服務體系、標準化的企業管理體系、嚴實化的排查檢查體系、徹底化的隱患整治體系、系統化的考核評價體系、規范化的執法監督體系、制度化的獎勵懲戒體系、快捷化的應急救援體系。
“雙重預防”: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四社聯動”:即在城鄉社區建立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以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聯動工作機制。
“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八大本領”: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五個過硬”:即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月5日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中指出的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簡稱“五個過硬”。
“一崗雙責”:“一崗”指領導干部的職務所對應的崗位;“雙責”指領導干部既要對所在崗位應當承擔的具體業務工作負責,又要對所在崗位應當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