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載,歲月荏苒,櫛風沐雨,追夢前行。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知責于心、擔責于身,步履堅定、不辱使命。五年來,共召開人代會7次、常委會會議41次、主任會議96次,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工作匯報162個,對38部法律法規進行執法檢查,組織開展視察調研77次,交辦審議、視察和評議意見247件,依法作出重大事項決議決定75個,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425人次,聽取評議40名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的市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職報告......一串串數字記錄著五屆人大常委會不忘初心、依法履職的清晰軌跡和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鏗鏘足音。
立良法保善治
法律是治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秉持工匠精神,在摸索中前行,在實踐中提升,地方立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歷史性跨越。
五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全市發展大局,科學編制首個五年立法規劃,制定年度立法計劃,確保立法項目符合漢中實際,突顯漢中特色。制定《地方性法規公開征集意見辦法》,授牌確定基層立法聯系點20個,開通立法建議網絡征集渠道,創新“線上+線下”模式,廣泛邀請群眾全程參與立法工作,充分征集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確保地方法規符合群眾意愿,解決實際問題。遵循立法工作規律,制定《立法工作規程》,逐步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機制,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先后制定出臺《漢中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漢中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漢中市張騫墓保護條例》《漢中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漢中市養犬管理條例》《漢中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6部地方法規,實現地方立法零的突破和立法領域全覆蓋,為促進人居環境改善、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等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會被確定為西北地區首個市級“國字號”立法聯系點。
強監督促發展
依法監督不越位,善于監督不缺位,敢于監督做到位。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寓支持于監督之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五年來,我們堅持每年聽取審議計劃、財政執行情況報告,依法審查批準財政決算等事項,開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參與審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推進預算審查監督、預算聯網監督、國有資產監督改革,替老百姓管好“錢袋子”、交出“明白賬”。聚焦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縱深用力,在推動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上傾情助力,一以貫之督促政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速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開放發展的強勁動能。
我們聚焦綠水青山,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連續3年對《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調研視察,連續5年聽取審議全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圍繞大氣、土壤、水環境保護接續開展立法和監督工作,助力打贏青山、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決扛牢“當好秦巴生態衛士”的政治責任。按照一年一個主題,連續五年深入開展“漢中環保世紀行”活動,社會各界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以監督促宣傳、以宣傳聚共識,奏響了天漢大地綠色循環的最強音。
聽民聲解民憂
邦以民為本,萬事民為先。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眾。
五年來,我們始終圍繞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事關民生的中心工作持續發力。我們堅持“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連續5年開展脫貧攻堅領域專項監督、專題調研13次,為全市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時間向全市代表和人民群眾發出同心抗疫倡議、聽取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報告、審查批準新增抗疫特別國債3.77億元,全市各級人大代表聽黨指揮、快速響應,為全市有效應對首輪疫情沖擊、加快復工復產復市提供了有力保障,匯聚起眾志成城、戰“疫”必勝的磅礴力量。
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安全、衛生等問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聚焦中心城區“入園難”“入學難”,持續開展教育事業發展的監督和調研視察,督促政府全力改善辦學條件,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五年來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823所,新增學位4.5萬個,“大班額”“擇校熱”等社會熱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聚焦“行車難、停車難”,開展調研視察、座談論證和代表約見系列活動,推動政府加快港灣式公交站點、立體停車泊位、智慧化停車場建設,打通斷頭路51條、新增停車位1.9萬個,有力促進還路于行、還道于民。聚焦“用氣難”,組織調研視察,督促相關部門和企業強化規劃統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中心城區居民冬季用氣問題,確保百姓溫暖過冬。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優服務強保障
尊重人大代表的權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權利,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就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始終尊重人大代表主體地位,著力為代表依法高效履職創造條件。
五年來,我們不斷強化代表履職培訓,持續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代表政治素養、法治意識和履職能力全面提升。為有效激發代表履職熱情,制作印發《市人大代表履職紀實手冊》,聽取評議7名在漢省人大代表履職情況的報告,指導縣區人大對52名市人大代表進行履職評議,用紀實“日記本”和評議“成績單”展現代表履職成效。全省首家在市級機關建成“代表之家”,指導縣鎮人大建成標準化代表聯絡站1255個,為豐富閉會期間活動,邀請代表列席市委、市人大常委會、“一府兩院”會議和活動260余次,組織代表聚焦循環發展、民生改善、精準扶貧、文化旅游和環境保護等中心工作,參與立法調研、執法檢查、專題視察、專題詢問等履職活動78次,穩步拓寬代表參政議政渠道。
狠抓代表建議辦理,創新建立代表建議辦理平臺,探索運行網上辦理模式,通過網上提交、交辦、答復、反饋,督促承辦單位建立承諾事項臺賬,增強代表建議辦理透明度,倒逼部門提升辦理質效。完善常委會領導牽頭督辦、工作機構分類督辦、代表聯絡機構統籌督辦的工作機制,實行建議辦理全程監督,確保一批涉及全市發展大局和民生福祉的建議辦得實、效果好,建議辦理不斷從“答復滿意”向“結果滿意”轉變。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收集的1134條代表意見建議全部辦結。
轉作風提效能
良好的作風是干事創業的基礎。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始終以“靠作風吃飯、憑實績說話”為鮮明導向,不斷強化“事不過夜、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實干精神,機關運轉效能持續提升。
五年來,我們始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制度化、常態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以案促改”專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引導黨員干部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我們注重履職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常態化學習培訓機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終以新思想新理論指導和推進新時代人大工作。深化理論研究深度,設立常委會研究室,改版《漢中人大》期刊,撰寫刊發高質量理論調研文章30余篇,理論研究水平邁上新臺階。拓展新聞宣傳廣度,開設漢中日報、漢中電視臺人大專欄,開通“漢中人大”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在中省主流媒體刊發新聞稿件50余篇,多維度傳遞漢中人大聲音,講好漢中人大故事,市人大連續5年被省人大表彰為新聞宣傳先進單位。
新起點呼喚新擔當,新征程更需新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依法履職、踔厲前行,為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譜寫漢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