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要求,落實中央、省科協關于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安排部署,我市于近日舉辦了“全國科普月”主場示范活動。
活動發布了《“保護秦嶺漢江生物資源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城市”暨守護野生動物多樣性倡議書》,宣讀了《關于認定“2025—2029年漢中市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并為基地授牌。
在科普展演環節,洋縣青年路小學皮影社團上臺演出《少年與朱鹮》科普短劇,通過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呈現漢中救助保護朱鹮的真實故事。市第四中學科普志愿者吳珊帶來《秦巴有靈,漢江有情》科普宣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野生動物保護科普知識。
在互動科普主題展環節,市野生動物標本展覽館搭建的鳥類及野生動物標本展區,陜西理工大學教授現場講解,向參觀群眾展示秦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在秦嶺石蝴蝶展區,陜西理工大學和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們結合秦嶺山區常見植物標本和秦嶺石蝴蝶活體苗,深度科普野生植物的生長特性與保護價值;陜西理工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團隊開展水質檢測實驗,并結合實驗數據科普漢水源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漢江生態保護優秀攝影作品展區則生動展現了漢江流域的四季之美、生物之奇。各展區通過多樣化形式,介紹了我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吸引眾多市民群眾駐足聆聽,踴躍參與掃碼科普答題互動,通過趣味競答學習科學知識。
2025年9月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普月”,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原“全國科普日”升級為“全國科普月”,標志著我國科普工作邁入制度化、常態化、全民化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