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醫改方向。西鄉縣以此為導向,持續推進醫保服務便捷化、支付智能化、保障精準化,不斷擦亮醫保“惠民、利民、便民”底色,讓改革成效在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以前看病掛號、報銷流程又慢又繁,現在一個窗口、甚至在手機上就能搞定,真是方便多了!”這句群眾心聲,是西鄉縣醫保改革成效的真實寫照。這樣的變化,得益于該縣醫療保障局為解決群眾反映就醫報銷繁瑣、跑腿多的問題,積極協調上級與通訊運營商,推動西鄉縣人民醫院、西鄉縣中醫院醫保移動支付系統順利上線,實現就診結算“掌上辦”。
一直以來,“忘帶醫保卡不能看病、買藥”是群眾的痛點問題。該縣推動“刷臉支付”便民服務下沉,全縣共投入30臺“刷臉支付”設備,覆蓋定點零售藥店、基層衛生院、民營醫院。參保群眾無需攜帶實體卡,“刷臉”即可完成看病購藥服務。“刷臉支付極大方便了參保患者,顯著縮短了排隊時間,尤其惠及中老年人。”該縣中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說。截至6月底,移動支付結算2.5萬余筆,刷臉結算3.1萬余筆。
藥價更親民醫保更實惠
“以前每次都要去鎮衛生院才能買到的藥,沒想到現在村衛生室也有了。”該縣沙河鎮馬蹤村群眾李大爺到村衛生室購買了一盒降壓藥,發現原先衛生室每盒賣18元的藥,如今不到6元就能買到。
藥品價格是群眾最為關切的民生話題之一。該縣醫療保障局聚焦群眾“買藥貴、藥難找”問題,積極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同時實施集采藥品“以鎮代村”,由鎮級衛生院負責對轄區內醫保定點村衛生室集采藥品統籌采購,進一步將集采藥品的紅利送到更多群眾家門口。
目前,該縣25家公立醫療機構及196個村衛生室全部納入集采實施范圍,覆蓋集采藥品品規縣級387個、鎮級155個、村級61個,同品規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
此外,該縣醫療保障局還通過定期組織藥品價格檢查、公眾號定期公示藥品價格、動態調整目錄范圍、后臺藥品評價系統智能監管等措施,讓“群眾買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藥品成為現實。
保障更精準服務更貼心
“我家老頭因為腦梗臥床,去年4月申請,5月就開始享受長護險待遇了,現在每個月都有專業的人上門幫忙護理。”69歲的張秀清扳著指頭算著賬,“每年只需要個人花費50元交長護險,就可以享受6000多元的照護。”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應對老齡化、保障重度失能人員生活質量的重要制度,該縣也在穩步推進落實。通過設立專窗、入戶評估、政策宣傳等方式,加強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截至6月底,該縣已有78名重度失能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顯著減輕了家庭照護壓力。而精神障礙患者是一類需要長期服藥、持續保障的特殊群體,該縣醫療保障局聯合衛健、民政等多部門建立“政策兜底+定點服務+長效跟蹤”機制,通過家庭醫生簽約、門診慢病保障、異地結算等方式,探索出一條具有西鄉特色的“精神障礙患者就醫保障鏈”。同時精準動員監護人參保,今年該縣2892名精神障礙患者全部參保,參保率達100%。
針對慢特病群體,該縣不斷簡化門診申報流程,在全縣定點醫療機構設立診療評審一站式窗口,實現政策“零跑腿”、診療“一站辦”。在門診慢特病鑒定成功后,根據不同病種,報銷比例為70%—95%,年度最高報銷7萬元,大幅減輕了患者的日常購藥負擔。同時,將門診“兩病”(高血壓、糖尿病)認定資格下放至一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居住農村參保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實現門診慢特病申請“家門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