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宣傳太好了,我這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老漢聽得懂、記得牢。細水長流、勤儉過日子的傳統我們不能丟……”近日,洋縣“鹮鄉有理”宣講志愿服務隊在黃安鎮廟埡村開展宣講服務,村民馮世成聽后記憶猶新。
青山綠水間,白墻紅瓦下,揚起群眾歡樂的笑聲。寬敞的廣場、整潔的院落,禮儀教育引導人們對傳統美德的弘揚,鄉賢事跡樹起建設美好家園的標桿。洋縣宣講志愿服務以接地氣、暖人心的活動方式為載體,不斷探索宣講服務新模式,切實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針對在農村一些地方出現的彩禮高、婚宴奢、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現象,該縣以文明提升工程為抓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托,大力弘揚誠、孝、儉、勤,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等帶頭宣傳推行婚俗、殯葬改革,全縣各村(社區)積極發揮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村民議事會、鹮鄉易俗會“一約五會”的作用,建立村級紅黑榜(善行義舉榜),亮家風、曬家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傳揚社會文明新風。
為進一步推動文明提升工程建設步入“快車道”,該縣積極圍繞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精心設置宣講課題,制作宣講菜單,組織志愿者宣講隊伍,以村為基本單元,實施以“送思想、送政策、送文化、送法律、送技術、送服務”為內容的“庭院六送”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庭院說事、庭院評議、庭院宣講、庭院治理等形式,把群眾所思所盼送到群眾身邊,引領群眾積極培樹文明新風尚。
“以前我們村婚喪嫁娶,互相攀比現象嚴重,自從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定下了鐵規矩,這些陋習都不見了。”該縣龍亭鎮杜村村支書任虎存說。
隨著移風易俗深入開展,該縣鄉村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文明的種子日益植根到每個人的心田,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準則和基本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