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鄉縣緊扣“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科學謀劃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創新形式載體,推動學用轉化,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高質量高標準推進“進、知、解”和“兩學一開”等活動,對標對表、精準施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科學謀劃、精心組織,以學為本筑牢思想根基
該縣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結合縣處級領導、科級黨員領導干部、一般黨員、農村黨員、外出流動黨員和退休黨員等6類黨員不同特點,分層分類列出學習清單、制定學習計劃、落實主體責任。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開展12期專題學習討論、舉辦專題讀書班和專題研討班;各級黨組織廣泛采取“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舉辦讀書班,邀請專家學者授課等形式,有計劃開展專題學習研討,累計舉辦全縣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專題研討班2期,邀請市委宣講團來縣開展專題宣講5次,組建宣講團深入機關、學校、企業、農村、社區等分層分類開展宣講活動150余場次。
為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該縣把作風建設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派出巡回指導組,采取隨機抽查、調研訪談等方式,先后對各鎮(街道)、部門(單位)開展督導指導7輪次,下發整改督辦單131份,督導結果在全縣進行通報,有效確保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深化認識激發干事活力
該縣各級各部門充分利用“家門口”的紅四方面軍鐘家溝會議會址、紅二十九軍革命遺址、革命英烈紀念館和西鄉黨組織革命斗爭遺跡等紅色資源,開展以“參觀一處紅色教育基地、學習一篇黨史故事、開展一次黨史知識自測”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尋訪紅色足跡、瞻仰革命舊址,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發揚革命精神,永葆初心使命。
為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該縣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形式。去年3月起,陸續開展縣級領導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讀書班、“黨組織書記講黨課”觀摩評比、“書香致久遠·閱讀伴我行”讀書網絡分享、“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紅色經典誦讀比賽、黨史學習教育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通過“云端”分享學習視頻,利用機關“夜校”交流學習體會等多種形式,將學習與工作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干部整體素質和工作效能得到不斷提升,全縣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日益濃厚。
真抓實干、務實擔當,比學趕超增進民生福祉
改擴建幼兒園5所、新建1所,提供學位1400個,有效解決學生入園難問題;建成7處“戶外工作者休息站”,清潔工、快遞員有了歇腳處;維修更換問題保留窨井蓋400余個,群眾腳下更加安全;“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專列,護送300余名務工人員返崗就業……
一年來,該縣緊盯“服務發展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總要求,建立由教育、醫療、養老、食品安全等18個行業部門牽頭的13類22項縣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清單、推進臺賬,各級各部門結合工作領域實際,科學制定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主動創新工作開展形式,持續提升服務質效。廣大黨員干部主動下沉一線走村入戶,廣泛了解群眾困難和訴求,以“幫事代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工作思路,研究具體解決辦法,先后探索并總結出“八個一”工作法、“五個符號”舉措等成功工作經驗,有效解決一批群眾關注的“熱”問題、基層久拖未決的“老”問題、制約企業發展的“難”問題,切實把群眾“問題清單”變成干部“履職清單”。截至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累計領辦具體項目459個,辦理惠民微實事5000余件;共計走訪農戶11.6萬戶、企業500余戶、化解問題4200余個。
篤定前行,行穩致遠,學用轉化凝聚發展動能
該縣積極把“兩學一開”活動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和寶貴經驗,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深入基層群眾、企業一線、服務對象,以項目招商、城市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工作為重點深入開展調研,深挖影響企業發展、群眾生活的痛點、難點問題,及時梳理調研成果,提煉固化長效機制,明晰轉型發展舉措,謀劃制定美麗縣城、美麗鄉村、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建設“中國最美茶鄉”“漢中副中心城市”目標,科學制定“11355”發展戰略,切實以作風能力提升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效激發出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活力。目前,累計開展調研875人次,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356篇,為推動中國最美茶鄉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史為鑒礪初心,踔厲奮發創未來。該縣將認真總結黨史學習教育的成功經驗,持續鞏固拓展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奮勇拼搏、苦干實干,著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謀新篇、開新局、促發展的工作實效,為奮力開創中國最美茶鄉高質量發展美好未來積聚磅礴力量。(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