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南鄭區著眼破解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融合不深、聯動不暢,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不深不實的問題,創新開發“志愿云呼叫”平臺,打造“店小二”式智慧服務模式,扎實落實“民有所呼、我有所行”要求。通過搭建“小平臺”實現為民“大服務”,該做法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陜西電視臺《新聞聯播》《今日點擊》、人民日報、陜西日報、當代陜西等中省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受到省委書記劉國中的表揚肯定。
整合資源要素,構建志愿服務“云”平臺。緊扣“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求,依托智慧黨建載體,在線適配群眾訴求和服務資源,先后投入10余萬元,開發“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開辟首頁、需求、積分銀行、“我的”四大板塊,并在首頁設置發布需求、稅務云管家、成為志愿者、服務清單四大板塊,建立全程數字化監管,可視化實現志愿者注冊、志愿服務項目管理、愛心商品積分兌換,形成注冊、招募、發布、參與、記錄、總結、兌換、評價等全維度空間智慧化、痕跡化閉環工作體系,實現“志愿云呼叫”小程序互聯互通,提升了平臺集約化、一站式管理服務水平。
建立運行維度,構建志愿服務“云”流程。圍繞需求導向,積極實施社區收集需求——平臺發布需求——志愿者對接需求,建立“群眾下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運行服務流程,確保志愿服務落點實。“群眾下單”即社區圍繞理論宣講、青少年教育、文化文藝、科技科普、健康醫療、環境美化、法律惠民、公益愛心及其他“8+N”志愿服務項目,實時征集居民“微心愿”,按照各項目大類進行梳理,科學梳理歸集“點單”內容,從而保證了“菜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社區派單”即社區根據“群眾下單”需求情況,利用“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面向社會發布項目需求,明確招募人、聯系電話、所需人數、招募條件、招募截止時間、志愿服務時間、服務地點和當前服務狀態及招募服務人員實時名單。“黨員接單”即廣大黨員在“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意愿,自主選擇服務項目在線接單,填寫個人基礎信息,通過小程序實現信息共享。社區招募人員根據在線接單信息,及時在線下同志愿者做好信息溝通,按工作計劃商定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具體事項,組織實施志愿服務,并實時在微信小程序簽到,更新服務清單服務狀態,待志愿服務完成后上傳圖文記錄。
實施積分激勵,構建志愿服務“云”銀行。制定《志愿服務活動積分細則》,綜合考慮志愿服務時長、任務、實效等因素,相應建立志愿服務量化賦分標準,建立積分互換機制、通用通兌機制、累加累積機制。積極籌措資金,建設“愛心超市”,購置日常生活用品,建立推行志愿服務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志愿者單次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志愿云呼叫”平臺結合群眾對服務評價結果,自動生成服務積分,志愿者可憑“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積分銀行”累積積分,按期到“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全年積分作為黨員個人本年度推先評優重要依據,有效激發黨員自愿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志愿云呼叫”自去年2月上線運行以來,南鄭區累計6800余名在職黨員成功注冊成為志愿者,成立150余支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群眾辦實事難事1100余件,參與活動人數達1.5萬余人次。(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