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勉縣褒城鎮堡子溝村陸基循環水特種水產養殖示范基地里,工人有條不紊地將兩萬尾鱸魚苗裝入水箱。這些鱸魚苗即將被發往周邊多家養殖基地。
“這批鱸魚苗規格齊、活力足,客戶早早就預訂完了。”基地負責人盛濤一邊指揮裝車一邊介紹,“從魚卵孵化到魚苗培育,我們進行全程標準化管控,魚苗品質有保障,市場認可度很高。”
盛濤的鱸魚苗為何備受青睞?答案在于基地采用的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該模式依托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模擬活水環境,實現養殖用水循環凈化和高效利用。養殖尾水通過物理過濾去除顆粒雜質,再經生物過濾將氨氮、亞硝酸鹽等物質轉化為營養成分,在降低飼料與水資源消耗的同時,大幅提高了魚苗成活率。
“我們為孵化池配備了地源熱泵和人工智能物聯網恒溫控制系統,確保水溫恒定。”盛濤說,基地還引入空氣能設備、純氧制氧機等先進設施,全面實施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整個孵化過程在室內完成,有效規避暴雨、高溫等自然風險。水溫、水質、溶氧量等關鍵指標均可實時監測、精準調節,實現了從魚卵到魚苗的全流程標準化生產。
據了解,該基地共建有12個高標準智能恒溫魚苗孵化池,年產值達1200萬元。2023年以來,基地已成功培育美蛙牙簽苗200余萬尾。目前,基地不僅能滿足自身養殖需求,還持續為周邊漁業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供應優質魚苗。
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建的領航聚力。
褒城鎮黨委書記黨琪介紹,堡子溝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漁業產業鏈黨支部,積極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三鏈協同”模式,引領產業持續升級。同時,鎮人大將基地道路建設列為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項目,投入90余萬元實施了道路加寬、護坡砌筑以及養殖區排水渠修建等配套工程,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黨建+產業”模式的帶動下,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領薪金、參與養殖學技術,實現了多元增收。“在基地干活,每月能掙2000多元,還不耽誤照顧家里。”村民盛保國說。
談及未來發展,黨琪說:“我們將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建設全循環水智能恒溫孵化車間,進一步擴大育苗規模;依托生態優勢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發展集觀光、餐飲、娛樂、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基地,讓產業更強、群眾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