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縣位于嘉陵江上游、漢江北源,秦嶺南麓西段,地處陜甘川毗鄰地帶,素有秦蜀要沖、陜甘紐帶之稱,始建縣于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兵家必爭和商旅輻輳之所在。清雍正《重修略陽縣志》載,當地人“兼有南北語音,類秦蜀”,積淀成兼有陜、甘、川地方特色的風俗民情。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略陽縣位于陜西省西南部,東、南與陜西勉縣、寧強縣接壤,西、北與甘肅省康縣、成縣、徽縣接壤。寶成鐵路縱貫南北,309省道和十(堰)天(水)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是漢中的西大門和陜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全縣總面積2831平方公里,轄15個鎮2個街道辦:興州街道辦、橫現河街道辦、接官亭鎮、兩河口鎮、金家河鎮、徐家坪鎮、白水江鎮、硤口驛鎮、樂素河鎮、郭鎮、馬蹄灣鎮、西淮壩鎮、五龍洞鎮、仙臺壩鎮、觀音寺鎮、黑河鎮、白雀寺鎮。有145個行政村749個村民小組和20個社區居委會。
略陽的古名甚豐,自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隨著歷代建置沿革,先后稱過“沮縣”“嘉陵道”“武興”“順政”“興州”“沔州”等等。略陽之名的由來,亦有多種說法,歸納起來,大致分為二類:一是僑置說。南北朝時,隴之秦安設有略陽郡。因連年戰爭,彼地人口南遷至此,仍舊沿用原郡縣稱謂。二是要隘說。據嘉靖略陽縣志載:“此地為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陽’,故名‘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