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根據《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省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于2024年7月22日至8月20日,對漢中市開展了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11月18日向漢中市委、市政府反饋了督察情況。督察組組長王拴虎通報督察報告,漢中市委書記張燁作表態講話,督察反饋會由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平主持。督察組副組長嚴秉勤及督察組有關人員,漢中市有關領導同志,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的黨委、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的黨委、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會議。
督察認為,漢中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著力加強秦巴生態環境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建設生態城市取得一定成效。
扎實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漢中市委、市政府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的重要指示要求,將生態城市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出臺《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的決定》,制定《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濕地資源保護的實施意見》,頒布實施《漢中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漢中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環境質量指標和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實行重點任務月通報、年考核制度,建立常態問責機制,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實落細,形成權責明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1441個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開展河湖“清四亂”和“非法采砂”等專項整治行動,漢中市水質和改善幅度均為全省第一。新增熱力管網20.9公里、燃氣管網222.63公里、集中供熱面積60.84萬平方米,完成清潔能源替代9.33萬戶。建立全省首家土壤環境監測示范實驗室,國家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落戶漢中。建立“1+9”秦嶺保護規劃體系,關閉礦山33座,退出秦嶺重點保護區內15個礦權,完成尾礦庫閉庫治理34座、提升改造15座。
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優化調整產業、能源、用地結構,2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落地實施,建成9個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到2023年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4.3%。大力培育生態經濟,編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方案》和《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兩山資源公司”實現市縣全覆蓋。留壩縣、西鄉縣獲批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試點縣。7個縣(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3個縣被命名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示范區創建數量居全省第一。“石蝴蝶保護”等3個案例入選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
漢中市高度重視邊督邊改工作,嚴肅查處生態環境問題,督察組轉辦的154件群眾環境信訪問題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并向社會公開,共責令整改43家,立案處罰2家,約談18人,責任追究5人。
督察指出,漢中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涵養區和供給地,生態地位重要,保護責任重大。漢中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標建設生態城市戰略目標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生態環境保護還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還有差距。
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實踐探索不夠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領悟還不夠精準透徹,積極探索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動力傳遞、壓力傳導結合不夠,系統完整的機制體制尚未完全建立,生態優勢轉化不充分,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生態城市任重道遠。個別干部對生態保護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還不到位,對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缺乏清醒認識,工作落實標準不高。貫徹落實《陜西省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措施》還不夠精準,部分市級部門制定公開具體事項清單、實施專題報告等規定不到位。
責任落實還有差距。漢中市統籌資源力量、協同高效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還不夠有力,“南水南用”不足,系統研究規劃不夠,城市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建設緩慢。落實“三管三必須”責任還不到位。住建、城管部門在工地揚塵監管、市政與非市政污水管網建設方面配合聯動不到位。水利部門對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認識不足,對一些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規的行為查處不到位;地下飲用水源占比偏高。自然資源部門對縣(區)督導不夠有力,監管“寬松軟”。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工作落實力度還需加大。
考核導向作用發揮不足。大氣污染防治、林長制、河湖長制未能形成與日常監管、責任落實、工作成效等緊密掛鉤的考核評價機制。漢臺區、經開區空氣質量連續兩年在陜南32個縣(市、區)排名靠后;勉縣、留壩縣、略陽縣侵占河湖等“四亂”問題仍然突出,整改進展緩慢。
二是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不力。
雨污分流管網改造進度滯后。有關部門對雨污分流重視不夠,中心城區部分老舊管網改造進展緩慢,仍有10.86公里未改造。市住建局向漢臺區、南鄭區下達的2024年市政管網混錯接改造任務分別為306處、200處,截至督察時,漢臺區、南鄭區僅完成43處、33處,完成率分別為14%、16.5%。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低效運行。《漢中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未對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治理提出明確要求,部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沿江重點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低質低效運行。略陽縣、鎮巴縣等6座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偏低。漢中市濱江北污水處理有限公司2024年3月至督察時3次例行監測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僅為44.53毫克/升,遠低于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不低于100毫克/升的標準,洋縣磨子橋鎮、西鄉縣茶鎮2座沿江重點鎮污水處理廠長期進水量小、進水濃度低。
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時有發生。漢中市尚有44個建制鎮未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中心城區部分生活污水直排或溢流冷水河,影響流域水環境質量。南鄭區大河坎鎮航天新城片區大量生活污水通過排洪渠直排冷水河,直排口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為77毫克/升、33.95毫克/升;漢臺區生活污水直排整治成效鞏固仍有短板,光明路豐輝龍亭園小區附近約300米長度就有4處雨水口直排污水。
三是污染防治工作仍有短板。
大氣污染治理基礎薄弱。2023年漢中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PM2.5濃度、重污染天數均未達到省考目標要求。漢中市城鄉供熱供氣覆蓋面有待提升,仍有5臺燃煤鍋爐脫硫脫硝改造任務未完成。2024年漢中市下達平川五縣禁燃區內清潔能源替代任務34783戶,截至7月底僅完成2339戶;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任務西鄉縣僅完成36.6%;應完成新增環保績效B級及以上企業6家,僅完成1家;重點用車企業環保門禁及視頻監控體系建設任務104家,僅完成18家。15家建筑工地“六個百分之百”落實不到位;2024年1月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32家工業企業、51家建筑工地未嚴格落實管控措施。
企業監管還不夠到位。漢臺區中材漢江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廢氣總排口煙道連接處密閉不嚴,顆粒物逸散;漢中市醫療廢物處理有限公司治污設施運行不規范、光氧燈管部分損壞且廢氣排放管道密閉不嚴,廢氣跑冒滴漏。南鄭區華星汽修等3家企業噴漆車間地棉破損、板結,活性炭更換不及時,臺賬混亂。城固縣燎原大眾汽修活性炭更換不及時、UV燈管無法開啟、未建立危廢管理臺賬。勉縣漢中禹龍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治污設施運行不規范、無組織排放管控不精細、自行監測落實不到位。西鄉縣陜西敏捷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和鑫汽貿有限公司未在密閉空間進行調漆作業,活性炭未及時更換,危廢暫存間設置不規范。鎮巴縣榮鑫建筑勞務工程有限公司料棚內未設置噴淋設施,未建設車輛沖洗平臺,車間配料倉上方未安裝集氣罩。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推進不力。漢中市城市管理部門和相關縣區對建筑垃圾填埋場建設重視不夠,標準不高,推進遲緩。應在2023年12月底前建成10座建筑垃圾填埋場,有7座直至2023年10月底才開工建設,西鄉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直到督察進駐時仍在施工改造。《漢中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2021—2035)》編制推進緩慢。建筑垃圾管理無章可依,對建筑工地渣土實際產出、轉用量底數不清,數據臺賬混亂,其中南鄭區、洋縣、西鄉縣、略陽縣、寧強縣數據相差巨大。抽查南鄭區建筑垃圾處置單位(中科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資源化處置臺賬,該公司兩次報送的2023年處置量相差150倍,實地核查發現該公司2020年以來未處置任何建筑垃圾。南鄭區榮盛濱江悅府、漢臺區金華路沿線、鋪鎮工業園區河堤路外側、西鄉縣呂家灣村西側數千方建筑垃圾亂堆亂倒。洋縣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未按要求分區填埋,與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廠污泥混合填埋。
四是生態保護與修復存在薄弱環節。
磚瓦行業非法開采損毀植被。13家有采礦權的磚瓦廠,僅有1家采礦許可證在有效期內,其余12家采礦許可證均已過期。城固、洋縣5家磚廠采礦權到期后未延期許可證,擅自無證開采粘土。城固縣賈山頁巖磚廠僅2024年以來就擅自在桔園鎮賈山村集體土地上違法開采1.1萬立方米粘土,洋縣龍亭建材廠2023年違法開采約0.1萬立方米粘土,植被損毀嚴重。
礦山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緩慢。部分磚瓦企業未按規定辦理用地手續,長期違法生產。截至督察時,全市49家磚瓦廠有18家無用地審批手續。部分磚瓦廠未按要求對占用土地進行復墾,現場大量山體被破壞,開采面裸露,生態修復進展緩慢。5家磚瓦企業未及時對礦區進行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漢中市部分歷史遺留硫鐵礦綜合整治進展遲緩,西鄉縣五里壩、鎮巴縣興隆鎮、小洋鎮和寧強縣鋅業銅礦硫鐵礦治理推進緩慢。略陽縣白家壩琛源礦業公司白家山采石場、橫水生料采石礦山關閉后生態修復治理推進緩慢。留壩、佛坪等縣(區)部分民宿存在用地、規劃等審批手續不全的問題。
河道非法采砂仍未杜絕。水利部門對河道采砂監管不嚴,采砂許可、清淤疏浚審批無統一標準,河道非法采砂問題仍未得到根治。留壩縣移民搬遷生態修復投資有限公司在西河、太白河開展清淤疏浚,審批的控制采砂量超出《留壩縣河道采砂規劃(2020.10—2025.05)》中明確的開采量。水利部門違規審批漢中市鵬翔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開采砂石。勉縣大草壩水電站清淤疏浚方案設計清淤量和驗收清淤量完全一致,驗收工作流于形式。南鄭區生態修復及資源開采有限責任公司在牟家壩鎮祖師店村超采約2.62萬立方米,漢中鵬翔砂石有限責任公司在董家坪段超采約0.65萬立方米,南鄭區、勉縣水利部門在驗收時明知企業有超采行為,但未依法調查處理。
督察要求,漢中市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以秦巴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績實效作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漢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漢江、嘉陵江流域高水平保護,秦嶺、巴山區域高質量發展,拓寬“兩山”轉化實踐路徑,不斷厚植生態城市的綠色本底。要狠抓大氣污染防治,高度重視建筑垃圾亂堆亂倒、磚瓦行業違規開采粘土生產實心磚等突出環境問題,精準、科學、依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建立健全常態長效監管機制,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對督察組移交的責任追究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分析,逐案深入核查,逐一厘清責任單位和個人,及時啟動問責追責機制,嚴肅責任追究。
督察強調,漢中市委、市政府要根據督察報告,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于督察報告簽收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報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漢中市委、市政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