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十余位市政協常委或委員觀大勢、謀大局、思良方,聚焦漢中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進行了發言。發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視角新穎、見解獨到,為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漢中新篇章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何耘:
將漢中建設為逆城市化發展先行示范區
市政協委員何耘代表民建漢中市委員會發言時表示,近年來,逆城市化潮流已在我市鄉村顯現:鄉村休閑旅游人數大量增加;從大城市到漢中鄉村異地養老的現象越來越多;城里人到鄉村小城尋求田園生活增多;一些進城的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以及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就業。
由此,何耘建議利用好我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漢人老家”“同緯度最適宜人類居住地”“西北小江南”等多張名片,以及在區位、生態、文化和有大量閑置的農村空房和宅基地方面的優勢。研究借鑒發達國家在逆城市化發展中的成熟經驗,考察學習浙北浙西地區及湖北利川蘇馬蕩等地的成功經驗,借鑒浙江安吉、溫州和湖北利川等地的農村戶籍、宅基地政策,制定優惠政策,為引進城市居民落戶農村做好政策引導。結合漢中實際,選擇部分縣區鎮村先行先試,并高起點做好規劃,做好康養、養老、民宿等項目,以滿足毗鄰的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等西北大都市里大量中產階層,對居住在農村養老、度假,享受農村田園風光的強烈生活需求,將我市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鄉村振興和逆城市化發展先行示范區。
林順興:
大力發展商會經濟
發展商會經濟是服務民營經濟做大做強、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工商聯的工作載體和延伸,我市現有商會基層組織282個、會員8976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商會經濟服務發展大局功效突出?!靶滦蝿葙x予了新任務,為進一步發揮商會經濟的作用,我們還需要加強商會組織建設。”市政協委員林順興說。
他建議,加大對在外組建商會工作的支持力度,堅持規劃先行,有序推進,爭取在各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建立商會、在“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建立商會,不斷擴大我市駐外地商會覆蓋面;切實加強本地商會建設,進一步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加大對商會工作及商會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促進其更好地發揮作用、承擔政府職能轉移等工作;大力支持商會黨組織建設,促進商會建立黨組織,指導商會黨建工作更好開展,不斷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切實加強業務主管部門建設,進一步重視工商聯建設,持續消除影響商會發揮職能作用的不利因素,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鄭漢生:
傳承保護全國瀕危劇種漢調桄桄
漢調桄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入選我市十大文化符號。近年來,漢調桄桄傳承工作取得了不斷進步,打造了漢調桄桄與秦嶺四寶融合IP形象等文創產品。“目前,漢調桄桄傳承發展中心是漢調桄桄劇種唯一活化傳承的專業性演出團體,是全國120個‘一個劇種僅有一個國辦院團傳承’的劇團之一?!笔姓f委員鄭漢生說。
他建議,加快高端戲劇人才引進和專業演職人員培養,盡快研究制定專門的戲劇人才引進政策,推動演職人員新老更替。針對演出需要有序引進戲劇院校的專業編劇、舞美等高端人才,確保演職人員不斷層,日常排演不斷檔。加強面對群眾的普及演出和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傳習培訓,立足全市九縣兩區,經常性開展群眾性演出,接續培養出更多群眾性戲迷。把青年學生作為重點受眾,在陜理工等大專院校和各縣(區)高中、職中建立漢調桄桄傳習所,開展戲劇講解、知識培訓、技藝輔導、文化沙龍等活動。積極推進文創活動,促進漢調桄桄文旅結合,擴大非遺文旅產品宣傳,讓文化自信在漢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李俊燕:
加強種業發展和農技運用
我市是全國最大的雜交冬油菜制種基地、全國第一批獲得認定的53家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之一,也是陜西省唯一一家獲認定的良種繁育基地。“近年來,油菜制種基地持續穩定擴大,制種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研發成果不斷涌現。化學殺雄技術、精量穴播技術,使我市在全國油菜制種行業處于先進水平?!笔姓f委員李俊燕說。
她建議,加大油菜制種基地基礎設施投入,通過市企共建,打造更多我市自有種業品牌,集合多方力量,提高制種產業合作度,組建漢中油菜制種產業聯盟,逐步形成基地+農戶的良性發展,將漢中油菜制種打造成全國油菜產業品牌名片;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玉米、大豆等機械化栽培技術,進一步加快油菜制種機械化技術推廣;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人員在種子制種技術、法律法規、田間管理、現代信息技術、農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全面落實種子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鼓勵土地流轉,支持創新發展,大膽探索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農業生產模式,建立集中連片、相對穩定的種子基地,打造種子生產專業縣區,依托市域內企業現有基礎,創建示范典型,實現一鎮一品、一縣一業。
柴磊:
依托資源優勢擴大航空配套產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我市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更有著諸多重工業和航空配套科技產業?!皾h中在發展大型航空企業配套產業方面有巨大潛力,這將對發展經濟,增加稅收、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等方面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市政協委員柴磊說。
他建議,擴大融資支持,建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支持,設立創新能力提升基金,建立中小企業投融資信息交流平臺,出臺個人投資者培訓計劃;擴大產業鏈群,吸引和扶持更多的戰略投資者,通過經濟要素的重組、融合,促進科研、制造、金融、維修、運輸、倉儲、物流等產業的綜合發展,吸引和扶持與上述項目相配套的航空產業鏈優質項目落地,全面提升漢中航空產業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擴大人才培養,積極引導本地各類專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健全航空專業人才引育相關配套政策,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推動漢中航空產業集群高質量創新發展。
李雨慷:
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各縣區發揮資源優勢、實行錯位發展,縣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效益不斷提升?!拔覀內匀淮嬖诳h域間發展相似度高,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未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園區建設仍處于政府主導階段,產業聚集能力和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等問題。”市政協委員李雨慷說。
他建議,統籌縣域產業發展,圍繞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構建以市域內重點鏈主企業為核心,以重點園區、景區為承載,縣區間相互協調、融合發展新模式,建立起“企業+資源”“市場+產品”等方式的縣域產業聯合發展機制,實現縣域間橫向聯動、競合共生的發展模式;構建高質量產業承載平臺,按照“統籌規劃、一縣一區、一區多園、一園一業”思路,打造集高端技術服務、高品質生活服務、高標準公共服務于一體的配套體系,培育提升園區社會公共服務和生活居住功能;完善政策機制保障,圍繞統籌縣區產業發展,在產業布局、產業轉移等方面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縣區大膽開展先行改革實驗,爭創國家和省級試驗試點示范。
李振華:
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來,我市緊扣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目標,錨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定位,圍繞做優做強“四個在漢中”,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俺鞘泄芾肀仨毾伦憷C花功夫,才能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好?!笔姓f委員李振華說。
他建議,優化體制機制,將市容市貌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把財力、人力、物力向基層管理機構傾斜,優化要素資源保障,夯實工作責任;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倡導“為民惠民靠民”服務理念,形成全體市民共建、共有、共享的良好格局;完善基礎建設,突出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建好“口袋公園”等,持續提升改善城市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能力;加強數字治理,打造一體化政務云平臺,實現“城市管理一張網”,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