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事業單位:
為深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靚“學研在漢中”品牌,助推漢中區域教育強市建設,現就在全市開展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集團化、集團名校化、名校品質化、優質均衡化和堅持公辦為主、民辦為輔的要求,充分發揮名校輻射帶動和品牌效應,推動全市中小學校特別是新建、薄弱學校在戰略規劃、日常管理、課程建設、教師發展與教育資源等方面實現優化配置和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則
全市中小學名校集團由同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選擇縣域辦學規范、管理高效、質量上乘、示范性強,有一定規模的城區學校或城鎮中心學校牽頭,劃定新建、薄弱學校共同組建。
(一)市縣協同。堅持市級指導、縣級統籌。市上負責做好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導,縣區具體做好規劃布局、資源統籌、師資配備、評價獎懲等工作。
(二)因地制宜。立足區域實際,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方式方法,輻射帶動新建、薄弱學校加快發展,推動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三)共建共享。堅持集團內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成員學校之間優秀干部、優秀教師、優質資源雙向交流互動,有效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
(四)三化漸進。集團名校攜手成員學校賦能培優、提質增效,推動成員校辦學質量基本均等,實現教育集團化發展;成員校經過名校文化的培植和發展、集團教育科研、遷移名校辦學成功經驗等孵化成長,符合標準的經過同級教育主管部門認定成為新的名校并組建新集團,實現集團名?;l展;名校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過程,承擔重大課題,撰寫質量較高理論文章,經審核廣泛宣傳,不斷增加品牌厚度,口碑好,獲得老百姓認可,實現名校品質化發展。
三、辦學模式
義務教育階段集團化辦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模式:
(一)托管型辦學模式。由1所名校合并1—5所新建、薄弱學校,按照“一個法人、一套班子、多個校區、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模式進行組建,并入學校保留原有校名、公章及統計體系,加掛集團學校校區牌子。
(二)聯盟型辦學模式。由1所名校作為集團總校,聯合1—5所新建、薄弱學校共同組建,輻射帶動域內新建、薄弱學校加快發展。加盟學校法人不變,領導機構和學校管理保持相對獨立,加掛集團總校分校牌子??傂?蛇x派管理人員到分校任校長,選派骨干教師到分校任教、分校教師到總校交流學習。選派人員編制及供養關系不變。
(三)協作型辦學模式。由1所名校作為集團總校,會同1—5所薄弱學校,按照“相對獨立、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的模式組建。薄弱學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掛集團總校分校牌子,現行體制、法人代表、撥款機制不變。
各縣區可按照相關政策要求,結合實際探索集團化辦學新模式新方法。同時,普通高中學校實施優質高中對口扶持合作模式,鼓勵市域內省級示范高中與省級標準化高中、優質民辦高中與普通公辦高中、中心城區優質高中與縣域高中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促進普通高中多元化發展。
四、實施步驟
全市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到2023年底實現名校品質化。
第一階段:教育集團化(2021年9月—2021年12月)。各縣區研究制定集團化辦學試點方案,于2021年9月底前報市教育局審核后全面開展教育集團組建工作。漢臺區、南鄭區先行建成約15個教育集團,其余縣負責組建8—10個教育集團(留壩縣、佛坪縣2—3個),全市組建約100個教育集團。
第二階段:集團名?;?/font>2022年1月—2022年12月)。各縣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集團注重內涵發展,不斷孵化成員校為名校。每個教育集團內培育不少于1所在區域內有影響力、教育成果有創新、教師專業素養高的名校。教育集團內校際間差距明顯縮小。
第三階段:名校品質化(2023年1月—2023年12月)。發揮各集團名校辦學優勢和特色,圍繞共建特色學科、名師工作室、共創教研教學成果等,質量立校,強化宣傳,家喻戶曉。全市打造20所教育質量過硬、教育服務水平較高、廣大群眾滿意、社會口碑好的品質化名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教育、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組成的漢中市推進名校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縣區及時成立相應機構,結合教育綜合改革、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發展規劃等工作,研究制定名校集團化辦學規劃,并在資金投入、資源配置、文化建設、教育科研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優化師資結構。各縣區及市級有關部門要對名校集團在校園建設、師資配置、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支持,集團內教師由集團名校統籌使用。名校資源不足的縣區可探索與域外名?;蛎<瘓F聯合辦學。鼓勵縣區加強與省內外名校和名校集團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集團化辦學實力。名校教師及管理干部晉升職稱、職級,必須在近5年內有1—2年薄弱學校任教、任職經歷并考核合格。名校教師和管理干部在集團內的城郊、城鎮學校任職、任教期間,享受鎮村教師相關津貼和生活補助;市級學校優秀教師到兩類農村薄弱學校任教期間,由所在縣區落實鎮村教師工作津貼和生活補助。縣域骨干教師流動、優質課程開發、教科研聯動等經費由縣區解決。
(三)注重內涵提升。名校要在輸出管理、師資、文化、品牌等方面下功夫、見實效,增強對成員校的帶動力、輻射力。切實做好區域內結對互助工作的規劃和指導工作,抓好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示范、教學專題研討、教育資源共享、干部教師培訓、學生交流結對、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小班化教育研究等互助內容的落實和考核,達到名校教學模式在成員校成功落地。加強名校集團內部信息網絡建設,建設延伸到農村學校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名校集團與西安等省內外教育交流合作。落實減負責任,控制名校集團化辦學聯考,原則上一學期內組織統一聯合考試不超過一次。
(四)強化工作督導。各縣區要建立健全集團化辦學考核評估機制,制定集團學??己嗽u價指標體系,加強對教育集團及集團內部績效考核評估,推動集團內部各學校均衡發展,整體提升集團學校辦學質量。市、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加強對集團化辦學的工作督導和業務指導,及時協調解決辦學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集團化辦學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漢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