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上午,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生產總值增速達到6.2%,這一成績不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在陜西省內表現亮眼。
“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這個6.2%的取得,實屬不易。”這是不少代表委員看到數字后的第一反應。
回顧2024年,全市上下堅定信心、奮勇爭先、攻堅突破,謀劃推進了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穩妥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傾力辦成了一批惠民利民實事,防范化解了一批風險隱患,實現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目標。
透過這個6.2%,我們才能更好讀懂上下一心、實干擔當的深意,也更有理由對漢中經濟的現在和未來充滿信心。
去年的增速,挑戰難度更大。
評判一個目標的難易,要放在當下的發展環境中。
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需求不足、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等多重挑戰,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對于漢中來說,我們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期、深化改革創新的攻堅期,面臨著穩增長壓力大、債務金融風險較多、清欠保交樓任務重等多重挑戰。
在這樣一個不穩定不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同時還要化解自身瓶頸制約,挑戰之巨、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6.2%里,有使命擔當。
從工作方向上看,全市上下始終保持清醒、保持定力,錨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以生態城市建設為戰略引領,以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國家戰略腹地重要節點城市建設為功能支撐,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心無旁騖、久久為功,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一些領域取得突破式進展,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6.2%里,有克難攻堅。
從工作舉措上看,全市黨員干部面對投資、工業承壓,內需恢復不快的嚴峻形勢,咬緊牙關、精準施策,搶抓用好“兩重”政策機遇,在跟蹤對接、項目儲備、要素配備等方面主動作為,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爭跑落地了一批政策資金,創造了工業投資連續2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歷史記錄,在機遇中實現了追趕、在困難中實現了跨越。
6.2%里,有改革創新。
從工作創新上看,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在金融、特許經營權、新一輪園區和國有平臺公司改革中加速加力。尤其是,投資結構實現了從政府投資較多到以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資為主的顯著轉變,產業結構實現了從重工業比重較大到一二三次產業協同發力的明顯轉變,發展動能實現了由單一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項目拉動、產業帶動、改革推動的重大轉變。
在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中,漢中經濟頂住了壓力、增加了規模、提升了質量。
“今年,發展的信心更足了,我們將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職責使命,把服務中心大局作為使命所系、價值所在,以高質量履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漢中新篇章貢獻力量。”充滿信心、務實重干、貢獻力量是每一名代表委員的心聲。
去年的增速,政府和市場銜接得更好。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
為此,市委、市政府在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銜接的過程中,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投資結構、“兩新”政策加力等多項舉措,形成了政府引導與市場活力相互促進的格局。
亮點一:以“放管服”改革釋放市場活力
壓縮審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審批事項,推動“證照分離”全覆蓋;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動態監管,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核心,系統性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有效釋放市場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漢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7%,社會資本投資占比71.8%;舉辦促消費活動420場次,旅游收入增長27%,賽事經濟綜合收入達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尤其是,營商環境滿意度居全省第2位,民營市場主體總量達41.2萬戶,位居全省第2位。
此外,通過優化審批流程,項目開工“一件事”改革將審批時限壓減80%以上,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7%,社會資本投資占比71.8%,產業投資占比68.2%。
亮點二:以優質項目建設提振市場信心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主引擎、硬支撐,對于提振市場信心意義重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部署下,全市謀劃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百億級項目5個,產業項目達263個,創近年新高;414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18億元、增長10%;市縣一體推進1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100億元,重大項目數量和投資規模創近年之最。
隨著佛坪縣和勉縣沙河抽水蓄能電站、洋鎮高速、四〇五項目等217個項目開工建設,陜飛項目、漢中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鎮巴和南鄭頁巖氣勘探開發、漢中鋅業“6+N”等項目加快推進,修正醫藥健康城一期等65個項目建成投產,重大項目建設不斷為漢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亮點三:“兩新”政策加力激發消費潛能
市場銷售增速明顯回升,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潛力,服務零售額繼續較快增長……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市消費領域持續釋放積極信號。
據統計,2024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帶動下,消費者信心有效改善,消費市場活力涌動,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尤其是以舊換新政策推行以來,累計舉辦促消費活動420余場次,發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1.92億元,新能源汽車銷售額增長29%,家電及音像器材銷售額增長36%,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7.2%。
促消費政策成效持續顯現,激活消費市場“一池春水”。
此外,文旅市場的持續火爆,也為消費注入了“強心劑”。據統計,去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0%、27%。
去年的增速,讓我們信心更足。
信心賽過黃金,自信才能自強。
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匯民意、聚民智,履職盡責、建言獻策。
會外,各地擊鼓催征、搶前抓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吹響新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沖鋒號”。
這個6.2%,既肯定了我們去年經濟工作的成績和內涵,又振奮了我們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底氣和信心。
當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科技創新推動力還不強,新質生產力培育還不足,高質量項目還不多,民生領域還有短板等等。
但漢中經濟穩中有進、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委、市政府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思路舉措沒有變,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干字當頭、奮勇爭先的精神面貌沒有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對于我們來說,2025年,既要落實年度既定任務,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又要謀篇布局“十五五”規劃,加快生態城市、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國家戰略腹地重要節點城市建設,諸多發展任務疊加、機遇與挑戰交匯,尤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克難攻堅,著力在干字上下功夫,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緊抓快干,努力干出一流業績、再譜新篇。
要增強“想干事”的思想自覺——
心中始終想著大局,增強主角意識,切實增強坐不住的緊迫感、睡不好的警覺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跳出自己工作區域、業務領域的“一畝三分地”,自覺把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來謀劃推進,真正做到密切關注大局、緊緊貼近大局、全力服務大局。
要提高“能干事”的本領素能——
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搶抓政策機遇、發展機遇、戰略機遇,深刻把握明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抓好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結合實際創新舉措,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要激發“干成事”的精氣神——
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既要重顯績,更要重潛績,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著力以釘釘子精神干事業,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緊跟一步走,把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堅持下去,把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問題破解掉,強化干部正向激勵,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只要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克難攻堅、奮發有為,定會為全年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奠定堅實基礎。
“新的一年,我們還會取得一個好成績。”